快速,高质保障,诚信合作放心交易保障双方利益

 

微信 13786882350

首页  >>  教育新闻
毕业证上的青春
发布时间:2013-11-01 浏览:

清末修业文凭上的海水龙纹印记依然鼓励着学生“鲤鱼跃龙门”;新中国北京第一套毕业证书上的图案是齿轮和麦穗……北京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晓秋说,毕业证寄托了个人的追求和梦想,承载着家族和家人的梦想,也体现了社会的追求与潮流。一张小小的毕业证,甚至可以折射出中国“放眼看世界”、“启民智、兴学堂”“改变民族、发展教育事业”的兴国强国梦想。
纸张发黄,那曾经的翩翩少年或已远去或已迟暮,“少年强则国强”的誓言却不仅在纸上传承。昨天,在北京方志馆的开馆展览—“北京中小学毕业证书展”上,百余张带有厚重历史感和浓浓书卷气、纸墨香的毕业证,首次公开展出。

颁发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毕业证。1904年,张之洞、荣庆等“重量级”人物修订的《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实施,史称“癸卯学制”。在这个“师夷长技”的学制中,“修业文凭”的概念第一次走进中国。当时规定,每张“修业文凭”都要“全文刊载”光绪皇帝关于办学、治学、奖惩等内容的圣旨。

宣统二年(1910年)颁发的学部执照。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可谓为“当官通行证”。为了鼓励学子们上新学念书,政府想出了奖励出身的法子,也就是读一定水平的新学毕业后,还可以授予相应级别的科举出身,因为当时大部分人念书还是为了走上仕途。

民国元年(1912年)颁发的毕业证。现在大家都熟悉小学或者中学办附属幼儿园,但是幼儿园办小学似乎闻所未闻。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的“北京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两等小学堂”就是一个由幼儿园设立、包括初等与高等小学的完全小学,创建者为清代名士章宗祥和夫人陈彦安。这个幼儿园就是现在的西单洁民幼儿园。这也是北京最早的幼儿园,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民国十五年(1926年)教会学校颁发的毕业证。比官办学校“洋气”的是,私立的教会学校连毕业证书都是双语的。1925年,民国教育部对毕业证书的样式进行了修改,并要求公立私立学校都要用“教育部所颁之用纸”,但教会学校的毕业证书明显是“体制之外”的“自成一体”。图中的“崇实中学”现在是北京二十一中学。1865年由美国牧师创立于东总部胡同,当时名为“崇实馆”。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校舍遭焚毁。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3年颁发的毕业证。这张毕业证书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纪年方法,是鲜为人知的“成吉思汗”纪年。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庆县隶属于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所以,延庆县城镇立第二级小学的毕业证书上,采用的都是罕见的“成吉思汗”纪年。


字数最多的毕业证样本

千字圣旨 教导“以圣教为宗”

之所以说它有着厚重的历史感,是因为展出的这近百张毕业证书最早来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京师大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效法西方、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打破儒家经典一统天下的思想催生了新式教育体系,从而诞生了“修业文凭”。

北京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晓秋告诉记者,修业文凭的内容包括学校名、学生籍贯、三代信息、年龄、修业期间各科成绩、所在学堂堂长、毕业时间,文凭要加盖关防,还印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关于颁发毕业文凭的近千字圣旨,所以也使这张文凭成为“字数最多”的文凭。“圣旨是必须要出现在文凭上的,因为圣旨的最后一句就是‘凡各学堂毕业生文凭均将此旨刊录于前,俾昭法守。

京师大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已经成为如今的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与如今的孩子们个性发展不同,这张文凭的主人—“曾祖德年、祖玉保、父常贵”的“年十三岁”的小学生“崇琪”,虽然上了新学,但所学的课程并不丰富。虽为新学,皇帝的“圣旨”仍像个古板的老学究,要求学生“以圣教为宗,以艺能为辅,以理法为范围,以明伦爱国为实效。”因此,“崇琪”在京师大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中,学了“修身、读经讲经、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图画”,“手工、农业、商业、英语”等“艺能”却没有修习。

最特别的双学历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颁发的毕业证。

1950式毕业证书。

1952年颁发的毕业证。有的学校颁发毕业证用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把民国时期毕业证上孙中山的头像换成毛泽东的头像。两边的旗子也由国民政府旗帜换成五星红旗。

“文革”时期的毕业证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随时随地不忘“最高指示”。不同学校,最高指示内容也不尽相同。


鼓励新学 中学毕业等同中举

与各种毕业证书不同,光绪三十四年的一张“学部执照”相当于今天的“双学历”文凭。李晓秋说,当时读书的一个最大目的就是要做官,兴“新学”的同时科举制度依然存在,为了鼓励当时的学子能够读新学,政府就出台了这样的奖励“出身”制度:如果读新学高小毕业,就可以同时成为秀才;中学毕业,就可以荣膺举人。

在方志馆的这张“学部执照”中,来自浙江省的“陈承遵”也许是因洋务与维新变法的影响“西学东渐”、也许只是因为读新学也能有“科举职称”,从而就读了“京师译学馆”,并取得了“丙级毕业”,因此“奏奖举人”。李晓秋认为,这在当时应该是一个鼓励性质的临时措施,促使人们读新学,“不然很多人依然会认为只有科举才是走上仕途的唯一办法。但有了这个措施,举例说比如要是京师大学堂毕业,那么直接就可以晋级‘进士’。”

当时也引发了“新学”是否还应该颁发“旧科举职称”的争论,随着清王朝的没落,这样的“双学历”闹剧也随之结束。

最简洁的毕业证

物资匮乏 影响毕业证设计

在众多的毕业证中,一张上面无数涂改、圈点的毕业证草稿占据了重要位置,这就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的1950年,北京市教育局对1950式中小学毕业证书的修改图样终稿。


新闻链接

北京方志馆开馆 可凭身份证借阅

谈及历史,人们多会说“永志不忘”,这个“志”所指的就是记载一地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地方志”。昨天,北京方志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5万余册藏书囊括了历代北京方志、全国各地志书、年鉴、北京地方性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口述资料、实物资料、图片资料等。读者只需持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借阅。查阅专业资料,也可以提前1天在“数字方志馆”(www.yuanmengjiaoyuasd.com)预约。

据介绍,北京市方志馆阅览大厅面积为1200平方米,分为电子阅览区、休闲区、开架阅览区,古籍库、密集1库、密集2库、综合书库等。其中,电子阅览区、休闲区、开架阅览区为开放区域。而“数字方志馆”可向读者提供超过2亿字的文献,数千张图片。还能为读者提供在线预约、个人图书馆、360度全景网上展厅、服务推介、音视频在线点播等服务。

不少发证学校沿革至今

虽然这些毕业证有的来自于个人收藏,有的是方志馆工作人员从旧货市场“淘宝”而来,证件真正的主人也来自全国各地,但不少发证的学校校址依然在北京,且都沿革至今。

除了去掉了民国时期毕业证上的印花税票、修改了部分格式外,新中国的中小学毕业证最大的改动就是将原来的“中华民国”纪年改成“公元”纪年。李晓秋告诉记者,1950式毕业证带有鲜明的新中国烙印,比如证书正上方的五星、麦穗、齿轮、国旗等。“但经济的落后和物资的严重匮乏甚至影响了毕业证的设计,从1952年开始,中小学毕业证上的图案基本都取消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简单的红色粗线框,连纸都变小了。”

新中国与旧中国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很多工农子弟都可以上学,在旧社会很多没上过学的人现在也可以上“识字班”,因此也就有了“识字证书”。

Copyright ©2010-2020    圆梦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