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高质保障,诚信合作放心交易保障双方利益

 

微信 13786882350

首页  >>  学院资料  >>  北京学院资料
北京邮电大学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圆梦教育,简介。现在的校长
发布时间:2012-12-21 浏览:

 

北京邮电大学学校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于1955年建校,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首批硕士与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是教育部最早批准的全国56所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理管经文哲法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内唯一具有全通信领域研究开发能力的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学校主页:http://www.bupt.edu.cn/

北京邮电大学首任校长——钟夫翔

北邮历任校长(图)(荐)


      钟夫翔(1911-1992),1955年至1956年出任北京邮电学院第一任院长。
     钟夫翔,男,壮族,广西玉林地区北流县人。

     1930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龙州起义后,在红八军、红七军任职,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钟夫翔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他曾作为红七军代表出席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并被选派到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学习,毕业后任总司令部无线电一分队政委。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曾任红28军无线电台队长兼政治委员,八路军115师343 旅电台队长,晋察冀军区通信联络处处长、华北军区司令部三处处长等职。

     1945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钟夫翔是党和军队通信事业的创建者之一,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担任通信领导工作,特别是在开辟晋察冀根据地和华北解放区的军事通信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全国解放后,钟夫翔历任中央军委电信总局副局长,兼天津市军管会电信接管处处长、广州军管会电信接管部部长、邮电部中南邮电管理局局长、邮电部基建总局局长、副部长,国防部五局局长和二机部、一机部副部长,三机部、邮电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1973年3月至1978年10月任邮电部党组书记、部长。他是党的八大、十一大代表,党的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4年,钟夫翔亲自主持筹建北京邮电学院,并于1955年-1956年兼任第一任院长。

      他还积极支持南京、武汉邮电学院的建设,为邮电高校建设和培养邮电科技干部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亲自领导了邮电部重大的通信科研和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研制了600路微波和载波通信系统,组织和指挥了600路微波和180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科研、生产和施工,初步建成了我国微波干线网和第一条中同轴电缆干线;领导了国际卫星地球站的建设和第一条中日海底电缆的建设,对我国通信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邮电大学第二任校长——孟贵民

北邮历任校长(图)(荐)


     孟贵民(1904-1994),1957年至1981年出任北京邮电学院第二任院长。 
      孟贵民,男,汉族,辽宁省辽阳市人,原名李继唐。

      1928年毕业于沈阳东北无线电专门学校。

      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绥远电报局工程师,延安抗大学员,延安军委通信工程专门学校教务主任,为解放区培养了一大批通信人才。建国后,历任邮电部市内电话总局局长、设计局局长。

      1957年至1981年先后任北京邮电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院长。孟贵民长期从事邮电教育工作,是新中国邮电高等教育的奠基者之一。

       他一贯坚持从严治校,倡导启发式教学,重视加强基础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积极培养师资,为学院造就了一代青年骨干教师和新兴学科带头人。

      五十年代,亲自组织领导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教学黑白电视发送接收设备和第一套彩色电视传送系统。离休后,潜心研究孔学,对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体系进行了全面探讨,并编著出版了20余万字的专著《孔子学说初探》。主张弘扬孔子的治学精神,认为孔学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之瑰宝,应当继承光大,古为今用。 
 
北京邮电大学第三任校长——叶培大

北邮历任校长(图)(荐)


      叶培大(1915-- ),1981年至1985年出任北京邮电学院第三任院长。 
      叶培大,我国和国际著名微波与光纤通信科学家。男,汉族,上海南汇县人。

      1938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工学院电机系。

     1945年至1946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1947年至1949年,任前中央广播电台工程师兼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副教授。

      1949年9月起任北洋大学电机系教授。

      1952年北洋大学改为天津大学,叶培大任天津大学电信系教授、系主任。叶培大先生是北京邮电大学的创始人之一。

     1955年后历任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直至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至今。他曾当选为第四、五、六、七届民盟中央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子学与通信学科评议组首届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光学组组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现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相继担任过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及微波通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专家组首席专家。

     1988年被选为跨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Fellow)及北京分部主席并兼任该学会通信学会(Comsoc)国际活动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委员会委员;国际集成光学及光通信会议(IOOC)国际管理委员会委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学科学院院士。叶培大教授是我国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了多部高水平的专著。如《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微波技术基础》、《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光纤理论》等。

      早在 1959年他就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又成为中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亲自指导培养了25位硕士生和36位博士生,已毕业硕士生22位,博士生30位。他们中已有不少人成为独立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课题负责人。至今85岁高龄的叶培大教授仍保持在读博士生6名,硕士生3名,并承担"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课程的讲授任务。

      1995年他曾同时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和"邮电部优秀科技工作者"三个荣誉称号。 40年代末,叶培大曾主持设计、安装和测试了我国第一部100千瓦大功率广播发射机和当时全国最大的菱形天线网及南京淮海路广播大厦。解放初期曾从事我国大型广播发射台、天安门广播系统等工作。

      1958年至1966年,开展了微波圆波导H01通信的研制工作,并率先开展了大气光通信的研究工作。

     1973年至1977年,参加了邮电部微波中继通信960路机的研制工作,在国内首次研制出微波波导校相器和微波波导直接耦合器等,并设计了120路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1978年以来,主要从事光纤通信与光波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1989年,主持完成《通信合理结构》大型咨询报告,经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大会通过,报送党中央、国务院。

      1990年至1992年间,提出并主持完成国家"863"通信主题的立项论证工作。叶培大为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985年后,叶培大曾先后组织主办通信类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并任大会主席(中方)。鉴于他个人的学术成就以及他为推动国际学术活动做出的业绩,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1988年6月在费城国际通信会议上,被授予美国独立宫金钥匙奖。

      1989年由IEEE主席授予"为发展IEEE作出突出贡献"奖,同年还被授"中国电信教育的先锋贡献"奖。   

      1991年获中国科协国际科技交流二等奖。

      1997年获IEEE通信学会杰出会员称号。

 
北京邮电大学第四任校长——胡健栋

北邮历任校长(图)(荐)


      胡健栋(1929-- ),1985年至1989年出任北京邮电学院第四任校长。 
      胡健栋,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男,汉族,江苏无锡人。

      1950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电机系,后留校任教。

      1955年后历任北京邮电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院教务长、副院长、院长。曾任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电子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学会理事。为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导师及电路与系统学科委员会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胡健栋长期从事通信电路与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科研工作及个人通信研究。著有《大规模电路的分块分析》、《非线性电路分析》等多部专著,并发表了《电子电路机助设计的发展趋向》等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学术论文30余篇,译著有《有线传输原理》、《计算机手册》等。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


北京邮电大学第五任校长——朱祥华

北邮历任校长(图)(荐)


     朱祥华(1936-- ),1989年至1998年出任北京邮电大学第五任校长。 
      朱祥华,男,汉族,四川岳池县人,通信网专家。

      1957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后留校任教,历任北京邮电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9年至1981年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作访问学者。

      1988年至1989年参加AT&T为中国政府举办的赴美高级管理人员培训(SMDP)。

      1984年开始先后担任北京邮电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1989年任院长,1993年北京邮电学院更名北京邮电大学后,任校长。

      朱祥华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通信网及数据库、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教学和研究。主讲过《逻辑电路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等课程。发表过《模糊关系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大学在技术转移和发展中的作用》等多篇论文。他编著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教材获邮电部优秀教材奖。他还开发了多种计算机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曾任北京市高教学会常务理事,联合国项目"北京国际电信开发培训中心"主任。朱祥华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7年被北京市教育工会授予"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先进校长"称号。
  
 北京邮电大学第六任校长——林金桐

北邮历任校长(图)(荐)


      林金桐(1946-- ),1998年至2007年任北京邮电大学第六任校长。
      林金桐,男,汉族,江苏丹阳人。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北京邮电大学光通信硕士,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光电子学博士。留学英国八年期间,他作为主研人员之一,参加光纤激光器/放大器的开拓发明研究,这项工作被公认为"通信技术的一场革命",荣获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他的两篇论文《光纤激光器的偏振效应》和《光纤激光器偏振效应:现象、理论和应用》多年来一直被科学家们作为参考文献而引用。留英期间,曾任全英学联主席、旅英中国学者光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1993年回国后,先后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无线电工程系副主任、主任、电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校长,并兼任全国高校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组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通信信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林金桐教授现仍然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从事高速光通信系统、宽带光纤接入网等方向的研究。近年来,先后七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

      1998年3月,林金桐教授出任北京邮电大学第六任校长。他上任后不久就提出了办学"四三二一"的管理目标及一系列教学、管理改革的新思路,显示出开拓创新的精神。“四三二一”即大学要完善四个职能:培养人才、创造知识、转化成果、交流学术;管理要追求三个目标:秩序、质量、效益;要处理好两类工作的关系:日常运行和开拓进取;要保证办学的一个前提:经费筹措


北京邮电大学第七任校长——方滨兴

北邮历任校长(图)(荐)


     方滨兴(1960-- ),2007年任北京邮电大学第七任校长。
      方滨兴,男,汉族,1960年生于哈尔滨市,籍贯江西省万年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学习简历
1978-198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77级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1982-1984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81级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6-1989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85级在职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0-1993年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在职研究学习;
2003年,在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进修班第41期脱产学习半年;

二、工作经历
1984-199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其间任教研室副主任;
1992-199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任教授;其间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95-1999年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间任教研室主任,副院长,网络中心主任;
1999-2000年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任副总工;
2000-2002年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任总工程师、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2-2006年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任主任、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3-2007年任信息产业部互联网应急处理协调办公室主任,其间被任命为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名誉主任;
2005年起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12月起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三、研究内容
是网络安全、信息内容安全、并行处理、互联网技术等,首先提出了建设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理念,并组织研制、实现了相应的系统,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信息安全理论方面,将涉及了物理安全、运行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狭义的信息安全)及内容安全的信息安全概念给出了统一的形式化定义,同时着手提出并研究信息安全属性可计算性的思想。

四、2001年以后的科研成果
1、2001年,“计算机病毒及其预防技术”获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一;
2、2002年,“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3、2002年,“大范围宽带网络动态处置系统”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二;
4、2004年,“大规模网络信息获取系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5、2004年,“国家信息安全展略研究”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优秀成果三等奖;
6、2005年,“搜索引擎安全管理系统”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二;
7、2007年,“通信数据安全管理系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6、200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Copyright ©2010-2020    圆梦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